儵忽

词语解释
儵忽[ shū hū ]
⒈ 倏忽。迅疾貌。
⒉ 目视不明貌。
⒊ 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儵,北海之神为忽。
⒋ 比喻恶人。
引证解释
⒈ 倏忽。迅疾貌。
引《吕氏春秋·决胜》:“儵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下·驺虞》:“怪兽五彩,尾参於身,矫足千里,儵忽若神。”
《南齐书·高帝纪下》:“机变儵忽,终古莫二。”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蕃文》:“邈不得徠归兮,儵忽以终生。”
⒉ 目视不明貌。
引《楚辞·远游》:“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
王逸 注:“儵忽,目瞑眩也。”
⒊ 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 儵,北海之神为 忽。《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北海之帝为 忽,中央之帝为 浑沌。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引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明 唐顺之 《元阳洞》诗:“混沌 遇 儵忽,误被凿一窍。”
⒋ 比喻恶人。
引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暂能诛儵忽,长与问乾坤。”
冯诰 注:“此则用《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亦见《天问》。以比 训(李训 )、 注(郑注 )之奸毒……以‘儵忽’代雄虺,古有此例。”
最近近义词查询:
被保护人的近义词(bèi bǎo hù rén)八分公的近义词(bā fēn gōng)鄙下的近义词(bǐ xià)鄙旅的近义词(bǐ lǚ)必里迟离的近义词(bì lǐ chí lí)鄙弃的近义词(bǐ qì)必固的近义词(bì gù)币值的近义词(bì zhí)鄙流的近义词(bǐ liú)辈群的近义词(bèi qún)鄙谈的近义词(bǐ tán)焙造的近义词(bèi zào)必丢不搭的近义词(bì diū bù dā)鄙弱的近义词(bǐ ruò)被病的近义词(bèi bìng)鄙躯的近义词(bǐ qū)被兵的近义词(bèi bīng)鄙猥的近义词(bǐ wěi)鄙啬的近义词(bǐ sè)鄙佞的近义词(bǐ nì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