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的近义词
词语 | 近义词 | 反义词 |
---|---|---|
彬彬有礼 | 文质斌斌 落落大方 必恭必敬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礼贤下士 | 傲慢无礼 丑态百出 出言不逊 破口大骂 傲慢不逊 蛮横无理 专横跋扈 出口伤人 蛮不讲理 没上没下 刁蛮任性 野蛮粗鲁 |
彬彬文质 | 文质斌斌 文质彬彬 | 出言不逊 |
温文尔雅 | 彬彬有礼 文质斌斌 斯斯文文 和风细雨 文质彬彬 温文儒雅 温柔敦厚 | 金刚努目 俗不可耐 杵倔横丧 移山倒海 出言不逊 破口大骂 暴跳如雷 雷霆万钧 令行禁止 咄咄逼人 凶神恶煞 喜怒无常 金刚怒目 附庸风雅 龙腾虎跃 |
温柔敦厚 | 温情脉脉 文质斌斌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 尖酸刻薄 出言不逊 蛮横无理 |
词语解释
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
⒈ 原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
英gentle; balance of outward grace and solid worth;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end plainnes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文质斌斌”。
⒉ 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后汉书·章帝纪》:“敷奏以言,则文章可採;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 宗族文质斌斌,自 宋 至 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或从文雅见重。”
明 刘基 《梅颂》:“文质彬彬,德之仪兮。”
章炳麟 《论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譁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⒊ 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引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三折:“见如今御史臺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陈教授 文质彬彬从容不迫地说。”
国语辞典
文质彬彬[ wén zhí bīn bīn ]
⒈ 文采和实质均备,配合谐调。语出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也作「彬彬文质」。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镜花缘·第一五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近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
反龙骧虎步 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