鼫鼠

词语解释
鼫鼠[ shí shǔ ]
⒈ 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
⒉ 比喻狡猾的坏人。
⒊ 指蝼蛄。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
引《大戴礼记·劝学》:“腾虵无足而腾,鼫鼠五伎而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鼫鼠》:“鼫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
清 王士禛 《戴氏鼎·为枫仲作》诗:“凹中尾鬣似天马,缘尻鼫鼠拱且驯。”
⒉ 比喻狡猾的坏人。
引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呜呼!孽狐鼫鼠,何世蔑有!”
⒊ 指蝼蛄。
引《易·晋》:“晋如鼫鼠,贞厉。”
孔颖达 疏:“晋如鼫鼠者,鼫鼠有五能而不成伎之虫也……晋如鼫鼠无所守也者, 蔡邕 《劝学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 王 注曰:‘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本草经》云:‘螻蛄一名鼫鼠。’谓此也。”
国语辞典
鼫鼠[ shí shǔ ]
⒈ 动物名。哺乳纲啮齿目。形似兔,尾短、眼红,毛有黑、白、褐等色,喜食粟豆及栗 柿等。为农作物的巨害。
⒉ 蝼蛄的别名。参见「蝼蛄」条。
德语Murmeltier (wie 鼫) (S, Bio)
最近近义词查询:
骉水的近义词(biāo shuǐ)不胜其扰的近义词(bù shèng qí rǎo)兵弱于外的近义词(bīng ruò yú wài)边界尚清的近义词(biān jiè shàng qīng)不胜之喜的近义词(bù shèng zhī xǐ)巴幸不得的近义词(bā xìng bù dé)遍见的近义词(biàn jiàn)白名单的近义词(bái míng dān)八小时制的近义词(bā xiǎo shí zhì)病入膏盲的近义词(bìng rù gāo máng)博鷄的近义词(bó jī)白苔的近义词(bái tái)遍师的近义词(biàn shī)不胜负荷的近义词(bù shèng fù hè)碧海蓝天的近义词(bì hǎi lán tiān)病入骨随的近义词(bìng rù gǔ suí)鞭石入海的近义词(biān shí rù hǎi)不胜感荷的近义词(bù shèng gǎn hè)褒优的近义词(bāo yōu)表水涉澭的近义词(biǎo shuǐ shè yō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