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议

词语解释
杂议[ zá yì ]
⒈ 集议;共同评议。
引证解释
⒈ 集议;共同评议。
引《汉书·晁错传》:“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
《新唐书·礼乐志四》:“其后羣臣言封禪者多,乃命祕书少监 颜师古 、諫议大夫 朱子奢 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能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吴郡志>后》:“於是会校官 汪泰亨,与文学士杂议,用 褚少孙 例,增所闕遗,订具誒伪。”
张晋藩 等《中国法制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对于重大疑案,皇帝令翰林学士、负责知制诰的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御史、谏官等大臣共同评议,称为‘杂议’,然后决断。”
最近近义词查询:
职秩的近义词(zhí zhì)真朋的近义词(zhēn péng)秩礼的近义词(zhì lǐ)肫然的近义词(zhūn rán)吴刚的近义词(wú gāng)资俸的近义词(zī fèng)迍遘的近义词(zhūn gòu)忠友的近义词(zhōng yǒu)知友的近义词(zhī yǒu)秩俸的近义词(zhì fèng)重谊的近义词(zhòng yì)租秩的近义词(zū zhì)中秩的近义词(zhōng zhì)专切的近义词(zhuān qiē)菹秸的近义词(zū jiē)贮画的近义词(zhù huà)准直的近义词(zhǔn zhí)菹臡的近义词(zū ní)忠谊的近义词(zhōng yì)准条的近义词(zhǔn tiáo)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