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趿

词语解释
踏趿[ tà tā ]
⒈ 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⒉ 迟缓貌。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艺绝》:“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岂误乎?’ 钱 (术士 钱知微 )云:‘请为韵语曰: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趿,不肯下钱。’其人本意卖 天津桥 紿之,其精如此。”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俗语以事之不振者为踏趿, 唐 人已有此语。”
⒉ 迟缓貌。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十一:“踏趿。延缓貌。
引吴中 谓人作事迟缓曰踏趿。”
石灵 《捕蝗者》:“那水牛被拉着,仰起了嘴,浑身是稀薄的泥泞,甩着尾巴,踏趿着走过来。”
最近近义词查询:
考量的近义词(kǎo liáng)折实的近义词(zhé shí)馈赠的近义词(kuì zèng)勘测的近义词(kān cè)狂暴的近义词(kuáng bào)中二病的近义词(zhōng èr bìng)开山的近义词(kāi shān)开拍的近义词(kāi pāi)枯竭的近义词(kū jié)楷模的近义词(kǎi mó)客家的近义词(kè jiā)可曾的近义词(kě céng)走货的近义词(zǒu huò)泽沐的近义词(zé mù)外内无患的近义词(wài nèi wú huàn)重婚罪的近义词(zhòng hūn zuì)苦痛的近义词(kǔ tòng)珠芽百合的近义词(zhū yá bǎi hé)窟窿的近义词(kū lóng)醉士的近义词(zuì sh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