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

词语解释
三晋[ sān jìn ]
⒈ 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山西省别称。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时 赵、韩、魏 三国的合称。 赵氏、韩氏、魏氏 原为 晋国 大夫, 战国 初,分 晋 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 山西省 及 河南省 中部、北部, 河北省 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 山西省 别称。
引《战国策·赵策一》:“三 晋 合而 秦 弱,三 晋 离而 秦 强,此天下之所明也。”
《史记·燕召公世家》:“孝公 十二年, 韩、赵、魏 灭 智伯,分其地。 三晋 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三晋 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明 于谦 《暑月将自太行巡汴》诗:“三晋 衝寒到, 中州 冒暑回。”
陈去病 《自阳高县抵大同》诗:“云軿飞处射晴光, 三晋 云山接大荒。”
国语辞典
三晋[ sān jìn ]
⒈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至战国周威烈王正式命韩、赵、魏为诸侯,称为「三晋」。
引《战国策·燕策三》:「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於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最近近义词查询:
不见起色的近义词(bù jiàn qǐ sè)备祲的近义词(bèi jìn)馝馞的近义词(bì bó)布绩的近义词(bù jì)北京苗木的近义词(běi jīng miáo mù)抱憾终天的近义词(bào hàn zhōng tiān)并列关系的近义词(bìng liè guān xì)败因的近义词(bài yīn)本体论的近义词(běn tǐ lùn)鄙略的近义词(bǐ lüè)包涵体的近义词(bāo han tǐ)宝相庄严的近义词(bǎo xiāng zhuāng yán)兵力悬殊的近义词(bīng lì xuán shū)呗哝的近义词(bài nóng)不可或缺的近义词(bù kě huò quē)白刃格斗的近义词(bái rèn gé dǒu)不遑㝉处的近义词(bù huáng níng chǔ)白日放歌的近义词(bái rì fàng gē)北京鸭龙的近义词(běi jīng yā lóng)褒弹的近义词(bāo dà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