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地

词语解释
散地[ sàn dì ]
⒈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引证解释
⒈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
引《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
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 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
《新唐书·元载传》:“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⒉ 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引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况 中復 年未当退,又无疾病,处之散地,众谓非宜。”
《明史·林聪传》:“学士 商輅 言 聪 敢言,不宜置之散地。”
国语辞典
散地[ sǎn dì ]
⒈ 闲散的地位。
引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
《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⒉ 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
引《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 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余皆走,安能相救!」
最近近义词查询:
蝉蛇的近义词(chán shé)灿错的近义词(càn cuò)蝉緌蟹匡的近义词(chán ruí xiè kuāng)灿然的近义词(càn rán)查拿的近义词(zhā ná)蝉噪的近义词(chán zào)馋扠的近义词(chán chā)苍黄的近义词(cāng huáng)查郎的近义词(zhā láng)惭沮的近义词(cán jǔ)惭腼的近义词(cán miǎn)查理定律的近义词(zhā lǐ dìng lǜ)蝉緌的近义词(chán ruí)蝉焉的近义词(chán yān)蝉衫麟带的近义词(chán shān lín dài)蝉饮的近义词(chán yǐn)蝉脱浊秽的近义词(chán tuō zhuó huì)灿灿的近义词(càn càn)蝉清的近义词(chán qīng)蝉蜕蛇解的近义词(chán tuì shé jiě)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