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地

词语解释
散地[ sàn dì ]
⒈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引证解释
⒈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
引《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
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 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
《新唐书·元载传》:“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⒉ 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引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况 中復 年未当退,又无疾病,处之散地,众谓非宜。”
《明史·林聪传》:“学士 商輅 言 聪 敢言,不宜置之散地。”
国语辞典
散地[ sǎn dì ]
⒈ 闲散的地位。
引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
《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⒉ 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
引《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 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余皆走,安能相救!」
最近近义词查询:
豺人的近义词(chái rén)禅波罗蜜的近义词(chán bō luó mì)查堵的近义词(chá dǔ)裁缄的近义词(cái hán)张世杰的近义词(zhāng shì jié)炤晰的近义词(zhāo xī)茶梅散的近义词(chá méi sàn)插嗫的近义词(chā niè)张氏家谱的近义词(zhāng shì jiā pǔ)昭余祁的近义词(zhāo yú qí)张侯论的近义词(zhāng hòu lùn)菜码儿的近义词(cài mǎ ér)超容的近义词(chāo róng)参政权的近义词(cān zhèng quán)才如史迁的近义词(cái rú shǐ qiān)拆鱼头的近义词(chāi yú tóu)憯怛的近义词(cǎn dá)山眉霸眼的近义词(shān méi bà yǎn)长孙姓的近义词(zhǎng sūn xìng)踩门的近义词(cǎi mé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