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

词语解释
十七帖[ shí qī tiē ]
⒈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引证解释
⒈ 草书法帖名。 晋 王羲之 所书信札。因第一札开头有“十七日”三字,故名。 唐 太宗 时,命爱好书法的京官隶属弘文舘,以禁中法书为学习的范本,中有“十七帖”,故又称“舘本十七帖”。此后辗转相刻,版本不下十馀种。今存有翻摹的 宋 拓本。参阅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十七帖疏证》。
引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右军书记》:“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 贞观 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国语辞典
十七帖[ shí qī tiè ]
⒈ 晋王羲之的草书帖。为二十余件书帖合并而成的总帖,因居首一帖开端有「十七」二字,故称为「十七帖」。此帖雄健疏放、气象超逸,为王羲之草书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历代均取作草书范本。
最近近义词查询:
物以群分的近义词(wù yǐ qún fēn)扎口辣舌的近义词(zhā kǒu là shé)危苦的近义词(wēi kǔ)无间可伺的近义词(wú jiān kě sì)无间可乘的近义词(wú jiān kě chéng)无与为比的近义词(wú yǔ wéi bǐ)乌衣门第的近义词(wū yī mén dì)歪辣骨的近义词(wāi là gǔ)无足重轻的近义词(wú zú zhòng qīng)无下箸处的近义词(wú xià zhù chǔ)乌焦巴弓的近义词(wū jiāo bā gōng)无精嗒彩的近义词(wú jīng dā cǎi)舞爪张牙的近义词(wǔ zhǎo zhāng yá)无家可奔的近义词(wú jiā kě bēn)无倚无靠的近义词(wú yǐ wú kào)雾兴云涌的近义词(wù xīng yún yǒng)五月飞霜的近义词(wǔ yuè fēi shuāng)甜不唧的近义词(tián bù jī)嘴甜的近义词(zuǐ tián)无间是非的近义词(wú jiàn shì fēi)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