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

词语解释
乌鱼[ wū yú ]
⒈ 乌鳢。
英snakehead;
引证解释
⒈ 鱼名。鱧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鳢鱼》。
引《正字通·鱼部》:“鱧,今乌鱼。”
⒉ 鱼名。鯔鱼的别名。
引清 施鸿保 《闽杂记·乌鱼》:“鯔鱼出海中者, 闽 人谓之乌鱼。”
⒊ 相传 武王 伐 纣,渡 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
引汉 王充 《论衡·卜筮》:“周王 伐 紂,遇乌鱼之瑞。”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 周 有乌鱼之瑞。”
国语辞典
乌鱼[ wū yú ]
⒈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鲻形目。体形圆长,头背略扁平,眼皮厚,体长三十至八十公分,多生于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亦可由人养殖。每年冬季洄游至台湾南部西岸产卵,台湾特产乌鱼子即为此鱼的卵巢。
最近近义词查询:
皮里晋书的近义词(pí lǐ jìn shū)皮赖的近义词(pí lài)披帙的近义词(pī zhì)皮相之见的近义词(pí xiàng zhī jiàn)皮相之谈的近义词(pí xiāng zhī tán)劈雷的近义词(pī léi)劈腰的近义词(pī yāo)皮笠的近义词(pí lì)皮脸儿的近义词(pí liǎn ér)劈先里的近义词(pī xiān lǐ)皮松骨痒的近义词(pí sōng gǔ yǎng)劈礰的近义词(pī lì)皮丝的近义词(pí sī)劈脸的近义词(pī liǎn)皮壳的近义词(pí ké)皮目的近义词(pí mù)皮陆的近义词(pí lù)劈然的近义词(pī rán)劈破面皮的近义词(pī pò miàn pí)劈棱简的近义词(pī léng jiǎ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