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司

词语解释
南司[ nán sī ]
⒈ 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⒉ 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证解释
⒈ 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引《梁书·江淹传》:“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 明帝 作相,因谓 淹 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
《南史·何敬容传》:“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 张綰 奏 敬容 协私罔上,合弃市。”
《通典·职官六》:“自 齐、梁 皆谓御史中丞为南司。”
⒉ 唐 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旧唐书·宋申锡传》:“会内官 马存亮 同入,諍於 文宗 曰:‘谋反者适 宋申锡 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国语辞典
南司[ nán sī ]
⒈ 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别称。专职监察、弹劾。
引《梁书·卷一四·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⒉ 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故称为「南司」。
引《旧唐书·卷一六七·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
最近近义词查询:
菩萨鱼的近义词(pú sà yú)平交道的近义词(píng jiāo dào)平居无事的近义词(píng jū wú shì)平交的近义词(píng jiāo)平巾帻的近义词(píng jīn zé)平贾的近义词(píng jiǎ)平桓的近义词(píng huán)平均发展速度的近义词(píng jūn fā zhǎn sù dù)偏迥的近义词(piān jiǒng)平戢的近义词(píng jí)平画的近义词(píng huà)平衡木的近义词(píng héng mù)平伙的近义词(píng huǒ)平光光的近义词(píng guāng guāng)平剧的近义词(píng jù)偏谬的近义词(piān miù)平均寿命的近义词(píng jūn shòu mìng)平价和售的近义词(píng jià hé shòu)偏举的近义词(piān jǔ)葡萄宫的近义词(pú táo gō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