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司

词语解释
南司[ nán sī ]
⒈ 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⒉ 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证解释
⒈ 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引《梁书·江淹传》:“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 明帝 作相,因谓 淹 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
《南史·何敬容传》:“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 张綰 奏 敬容 协私罔上,合弃市。”
《通典·职官六》:“自 齐、梁 皆谓御史中丞为南司。”
⒉ 唐 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旧唐书·宋申锡传》:“会内官 马存亮 同入,諍於 文宗 曰:‘谋反者适 宋申锡 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国语辞典
南司[ nán sī ]
⒈ 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别称。专职监察、弹劾。
引《梁书·卷一四·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⒉ 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故称为「南司」。
引《旧唐书·卷一六七·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
最近近义词查询:
仁圣的近义词(rén shèng)仁者乐山的近义词(rén zhě lè shān)仁朴的近义词(rén pǔ)仁事的近义词(rén shì)仁悌的近义词(rén tì)仁仁的近义词(rén rén)仁寿的近义词(rén shòu)仁恕的近义词(rén shù)仁术的近义词(rén shù)壬辰卫国战争的近义词(rén chén wèi guó zhàn zhēng)仁悯的近义词(rén mǐn)仁子的近义词(rén z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近义词(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仁孝的近义词(rén xiào)忍隽不禁的近义词(rěn jùn bù jìn)忍害的近义词(rěn hài)仁弱的近义词(rén ruò)仁谊的近义词(rén yì)仁誉的近义词(rén yù)忍饥受渴的近义词(rěn jī shòu kě)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