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

词语解释
南音[ nán yīn ]
⒈ 南方的音乐。
⒉ 指虞舜的《南风》歌。
⒊ 南方口音。
引证解释
⒈ 南方的音乐。
引《左传·成公九年》:“使与之琴,操南音。”
杜预 注:“南音, 楚 声。”
《吕氏春秋·音律》:“禹 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 之女乃令其妾候 禹 于 涂山 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高诱 注:“南方国风之音。”
唐 刘禹锡 《采菱行》:“一曲南音此地闻, 长安 北望三千里。”
明 胡侍 《真珠船·南北音》:“若南音则《孺子》、《接舆》、《越人》、《紫玉》、 吴 歈 楚 艷,以及今之戏文皆是。然《三百篇》无南音,《周南》、《召南》皆北方也。”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惧兹南音寂,时作天籟鸣。”
⒉ 指 虞舜 的《南风》歌。
引晋 夏侯湛 《虞舜赞》:“垂拱临民,咏彼南音。”
⒊ 南方口音。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老儒 周懋官,口操南音,不记为何许人。”
国语辞典
南音[ nán yīn ]
⒈ 泛指南方的音乐或口音。
引《文选·张衡·南都赋》:「帝王臧其擅美,咏南音以顾怀。」
《文选·左思·吴都赋》:「登东歌,操南音。」
⒉ 一种曲艺。用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以木鱼书、龙舟歌为基础,吸收扬州弹词等曲种的音乐发展而成。有百年历史,以清唱为主。唱词多七字句,格律严谨,唱腔悠扬婉转,旋律优美。传统曲目以客途秋恨最著名。
最近近义词查询:
发擿奸伏的近义词(fā tì jiān fú)飞刍挽粮的近义词(fēi chú wǎn liáng)发越的近义词(fā yuè)飞遁的近义词(fēi dùn)党梅的近义词(dǎng méi)党翼的近义词(dǎng yì)发郁的近义词(fā yù)发燥的近义词(fā zào)发源地的近义词(fā yuán dì)飞刍挽粟的近义词(fēi chú wǎn sù)发语词的近义词(fā yǔ cí)党羽的近义词(dǎng yǔ)佛草的近义词(fó cǎo)党旗的近义词(dǎng qí)佛场的近义词(fó chǎng)发轸的近义词(fā zhěn)发展中国家的近义词(fā zhǎn zhōng guó jiā)党引的近义词(dǎng yǐn)党骈的近义词(dǎng pián)党逆的近义词(dǎng n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