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辞

词语解释
愧辞[ kuì cí ]
⒈ 使人羞惭之辞。
引证解释
⒈ 不真实的言辞。
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夫子之家事治,言於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
唐 白居易 《议文章》:“碑誄有虚美愧辞者,虽华虽丽,禁而絶之。”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噫!无实之誉,君子不以为荣;无实而誉人,君子谓之愧辞。”
最近近义词查询:
匝筵的近义词(zā yán)呼吸的近义词(hū xī)红色的近义词(hóng sè)或是的近义词(huò shì)回去的近义词(huí qù)治乱安危的近义词(zhì luàn ān wēi)检定的近义词(jiǎn dìng)智取的近义词(zhì qǔ)造入的近义词(zào rù)志局的近义词(zhì jú)酒鬼的近义词(jiǔ guǐ)互相的近义词(hù xiāng)诏征的近义词(zhào zhēng)质人的近义词(zhì rén)直人的近义词(zhí rén)嘿嘿的近义词(hēi hēi)尽兴的近义词(jìn xìng)好多的近义词(hǎo duō)寄生的近义词(jì shēng)迥异的近义词(jiǒng y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