嶷然

词语解释
嶷然[ nì rán ]
⒈ 形容年幼聪慧。
⒉ 卓异貌;屹立貌。
⒊ 端庄貌。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年幼聪慧。
引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二》:“考德叙才,莫若 解瀆亭侯 宏,年十有二,嶷然有 周成 之质。”
《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遥欣 髫齔中便嶷然。”
宋 王安石 《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勤威冯鲁公神道碑》:“自为儿童,状貌嶷然,慷慨有大意,人固已奇之矣。”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其右面微俯,嶷然而秀出者,为其季弟 湘渔。”
⒉ 卓异貌;屹立貌。
引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羣。”
《新唐书·韦处厚传》:“处厚 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江 南有大、小 孤山,在江水中,嶷然独立。”
《金史·百官志一》:“金 自 景祖 始建官属,统诸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
⒊ 端庄貌。
引《世说新语·言语》“庾公 造 周伯仁”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顗 有风流才气,少知名,正体嶷然,儕辈不敢媟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中有佛坐像,高七尺餘,相好允备,威肃嶷然,首戴宝冠,光明时照。”
王闿运 《郭新楷传》:“应接衣冠,嶷然有度。”
国语辞典
嶷然[ nì rán ]
⒈ 超绝清高的样子。
引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丽公武〉诗:「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最近近义词查询:
下自成行的近义词(xià zì chéng xīng)香津的近义词(xiāng jīn)襐服的近义词(xiàng fú)兴亡成败的近义词(xīng wáng chéng bài)形息名彰的近义词(xíng xī míng zhāng)线或的近义词(xiàn huò)消愁释闷的近义词(xiāo chóu shì mèn)信瓤儿的近义词(xìn ráng ér)虚空界的近义词(xū kōng jiè)销售代表的近义词(xiāo shòu dài biǎo)胸中丘壑的近义词(xiōng zhōng qiū hè)行礼如仪的近义词(xíng lǐ rú yí)小芒洲岛的近义词(xiǎo máng zhōu dǎo)香毬的近义词(xiāng qiú)瞎子触象的近义词(xiā zi chù xiàng)衔枚疾进的近义词(xián méi jí jìn)凶残成性的近义词(xiōng cán chéng xìng)杏林春暖的近义词(xìng lín chūn nuǎn)星灵族的近义词(xīng líng zú)心怀侥幸的近义词(xīn huái jiǎo xì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