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

词语解释
荆州[ jīng zhōu ]
⒈ 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
⒉ 唐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韩荆州。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引证解释
⒈ 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引《书·禹贡》:“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⒉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参见“识荆”。
引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
国语辞典
荆州[ jīng zhōu ]
⒈ 地名:(1) 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旧遵义、重庆二府,贵州旧思南、铜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广西的全县、广东的连县,皆属其地。(2) 湖北省旧府名。明、清时设置,治所在今江陵县。今湖北省宜都县到监利县的长江流域为其辖境。(3) 汉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三国至南北朝时代是政治、军事的重地。辖地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最近近义词查询:
坐床撒帐的近义词(zuò chuáng sā zhàng)康泰的近义词(kāng tài)网漏吞周的近义词(wǎng lòu tūn zhōu)开演的近义词(kāi yǎn)伉俪的近义词(kàng lì)万马皆喑的近义词(wàn mǎ jiē yīn)争闲气的近义词(zhēng xián qì)苦功的近义词(kǔ gōng)开矿的近义词(kāi kuàng)克勤的近义词(kè qín)无畴类的近义词(wú chóu lèi)晚耄的近义词(wǎn mào)竹节钢的近义词(zhú jié gāng)卡纸的近义词(kǎ zhǐ)坐簰的近义词(zuò pái)主播的近义词(zhǔ bō)无矛盾律的近义词(wú máo dùn lǜ)左晶晶的近义词(zuǒ jīng jīng)拷打的近义词(kǎo dǎ)克己的近义词(kè jǐ)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