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

词语解释
五常[ wǔ cháng ]
1.指仁、义、礼、智、信。
英文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2.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例如三纲五常。
英文(in feudal China) the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
3.五行。
英文the five elements;
引证解释
五常[ wǔ cháng ]
1.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例证《书 · 泰誓下》:“今 商王 受,狎侮五常。”
孔颖达 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2.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例证《礼记 · 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郑玄 注:“五常,五行也。”
《云笈七籤》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
3.谓仁、义、礼、智、信。
例证汉 · 董仲舒 《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飭也。”
唐 · 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
《水浒传》第一一〇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4.即五伦。
例证明 · 陶宗仪 《辍耕录 · 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絶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5.指 三国 蜀 马良 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
例证《三国志 · 蜀志 · 马良传》:“马良 字 季常,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 ·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刘家 则三嘏扬芳, 马氏 则五常擅美。”
国语辞典
五常[ wǔ cháng ]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
例证《书经 · 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
唐 · 孔颖达 · 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
例证《礼记 · 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汉 · 郑玄 · 注:“五常,五行也。”
3.仁、义、礼、智、信。
例证《汉书 · 卷五六 · 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
例证《三国志 · 卷三九 · 蜀书 · 马良传》:“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5.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元 · 陶宗仪也作“五伦”。
例证《南村辍耕录 · 卷一〇 · 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 "五常"的意思解释、五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