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
城隍 (城隍 )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éng huáng,名词。。。

拼音读音
拼音chéng huáng
怎么读
注音ㄔㄥˊ ㄏㄨㄤˊˊ
城隍(读音chéng huáng)的近同音词有 橙黄(chéng huáng)乘黄(chéng huáng)诚惶(chéng huáng)
※ 词语城隍的拼音、城隍怎么读由范文之家成语大全提供。
词语解释
城隍[ chéng huáng ]
1.护城河。
英文wall and moat;
2.道教指城池的守护神。
英文town god;
引证解释
城隍[ chéng huáng ]
1.城墙和护城河。
例证《晋书 · 石勒载记上》:“时城隍未修,乃於 襄国 筑隔城重栅,设鄣以待之。”
宋 ·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南朝 · 违约塞 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
或专指护城河。 《文选 · 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李善 注:“城池无水曰隍。”
北魏 · 郦道元 《水经注 · 肥水》:“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引瀆城隍,水积成潭,谓之 东臺湖。”
或专指城墙。 《梁书 · 郑绍叔传》:“﹝ 高祖 ﹞令 植 登临城隍,周观府署。”
2.泛指城池。
例证唐 · 寒山 《诗》之一六七:“儂家暂下山,入到城隍里。”
宋 · 范仲淹 《书碑阴》:“刺史暨官属州人咸欲弃城奔于南山,公按剑作色曰:‘奈何去城隍,委府库。’”
3.守护城池的神。
例证《礼记 · 郊特牲》:“天子大蜡八。”
郑玄 注:“所祭有八神也。”
孔颖达 疏:“水庸之属,在地益其稼穡。”
陆德明 · 释文:“水庸七。”
后遂附会水庸为守护城池之神,称城隍。 《北齐书 · 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
宋 ·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芜湖 城隍祠建于 吴 赤乌 二年, 高齐 慕容儼、梁 武陵王 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则又不独 唐 · 而已。”
《红楼梦》第二八回:“宝玉 下了马, 贾母 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见了本境城隍、土地各位泥塑圣像,便命住轿。”
国语辞典
城隍[ chéng huáng ]
1.城墙及护城河。泛指城池。
例证《晋书 · 卷一〇四 · 石勒载记上》:“时城隍未修,乃于襄国筑隔城垂栅,设鄣以待之。”
《全唐诗 · 卷八〇六 · 寒山诗》:“侬家暂下山,入到城隍里。”
2.守护城池的神。见《北齐书 · 卷二〇 · 慕容俨传》。历代多有奉祀,至明太祖始大行封赏,称祗以各府州县之名,严然为阴间王朝。职掌也扩大为护国安邦、调和风雨、剪凶 除恶,并管领死人亡魂等事,而官吏赴任,依例须至城隍庙前宣誓就职,以求庇佑,成为民间信仰的重心。而清明、中元和十月朔有城隍出巡,据说可保合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