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寄名


寄名 (寄名 )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ì míng,。。。


※ 词语寄名的拼音、寄名怎么读由范文之家成语大全提供。

词语解释

寄名[ jì míng ]

指幼童认他人为义父母或僧尼的俗家弟子以求长寿之举。

英文father;

引证解释

寄名[ jì míng ]

1.旧时迷信,为求孩子长命而认他人为义父母,用其姓氏命名;或拜僧尼为师而不出家,谓之寄名

例证清 · 黄生 《义府 · 寄名》:“今俗有生子不利,而寄名於他人者。其事已起 汉 · 世。按《后汉 · 何后纪》:后生 辩,养於 史道人 家,号曰 史侯。注云:‘ 灵帝 数失子,不敢正名,寄养道人 史子眇 家’,即其事也。按‘道人’二字亦如此,注谓‘道术之人’。今俗亦有寄名於僧道者。”

2.犹挂名,列名。 唐 ·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熊执易 为补闕,上疏极諫,窃示僚友 归登。

例证登 惨然曰:‘愿寄一名。雷霆之怒,恐足下不足以独当也。’”《明史 · 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閭,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清 · 陈梦雷 《东行口占》之一:“籍削寄名归卒伍,魂销凭梦返家园。”

3.引申为托名,假名。

例证《云笈七籤》卷六:“太玄者, 孟法师 云是 太玄都 也。今为 老君 既隐 太平之乡,亦未详此是何所。必非摄跡还本,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寄名‘太玄’耶?”

国语辞典

寄名[ jì míng ]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称为“寄名”。

例证《红楼梦 · 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

例证《明史 · 卷二〇六 · 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在线汉字转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