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成语故事

拼音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基本解释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暂未找到成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道听途说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
驾肩接武 | 《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
书声朗朗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
乘风兴浪 |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吴监督子登闻之,遂又乘风兴浪,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 |
捱三顶五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
芝焚蕙叹 | 晋 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
寻衅闹事 | |
摧花斫柳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对簿》:“僵桃代李诚无与,摧花斫柳夫何取?” |
义不行贾 | |
寒气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