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端正正的成语故事


端端正正

拼音duān duān zhèng zhèng

基本解释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暂未找到成语端端正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端端正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围城打援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望子成名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却说安老爷到了公子引见这日,分明晓得儿子已就取在前十名,大可放心了;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正名责实 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水送山迎 唐·吴兢《富春》诗:“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喜怒不形于色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一身两任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喜见于色 《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十相具足
皋夔稷契
垄亩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