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识之的成语故事


默而识之

拼音mò ér shí zhī

基本解释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暂未找到成语默而识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默而识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棍子打死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奇形异状 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太山北斗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仅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
鲸波鼍浪 清·王韬《西人重日轻华》:“逮至明代,欧洲诸国日强,精于驾舟,不惮远涉,往往于鲸波鼍浪中探测新地,以为通商互市之区。”
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临危制变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横冲直闯 沙汀《困兽记》三:“他有一种脾气,凡事只需听凭感情横冲直闯一阵……丝毫不管他所说的做的是不妥当。”
酣歌醉舞 茅盾《血战后一周年》:“不见他们朝朝暮暮酣歌醉舞么?”
负才任气 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人财两失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两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