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基本解释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暂未找到成语不识庐山真面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识庐山真面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沉吟未决 |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
平地青云 | 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
止谤莫若自修 | 《新唐书·魏谟传》:“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
管鲍之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流星掣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0回:“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扶正黜邪 | 汉·蔡邕《对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 |
拔了萝卜地皮宽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
旷日经久 | 唐·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自非天姿茂异,旷日经久,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 |
天妒英才 | |
细大不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