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自守的成语故事


闭关自守

拼音bì guān zì shǒu

基本解释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暂未找到成语闭关自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闭关自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流离琐尾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气贯长虹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瞒神弄鬼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又护着他了!你们瞒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口出大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妇人孺子 《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岂弟君子 《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坛坛罐罐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
变动不居 《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不恒居一体也。”
丰上锐下
出尘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