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步亦趋的成语故事


亦步亦趋

拼音yì bù yì qū

基本解释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暂未找到成语亦步亦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亦步亦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法轮常转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鸟尽弓藏 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戴天蹐地 明·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蛇影杯弓 汉 应劭《风俗通义 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追根求源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潜濡默被 明·文征明《王武宁去思颂》:“惟夫浚德渊微,潜濡默被,出于至诚,而泯于无迹。”
养虎自毙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庸言庸行 《周易 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蒹葭玉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