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相符的成语故事


言行相符

拼音yán xíng xiāng fú

基本解释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暂未找到成语言行相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行相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糊涂虫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云岫这东西,不给他两句,他当人家一辈子都是糊涂虫呢。”
日诵五车 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言能践行
詹詹炎炎 《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词费也。”
有幸有不幸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六卷:“仆韩愈《淮西碑》而用段文昌,韩遂以仆碑得名。人之有幸有不幸,亦文之有幸有不幸也。”
持正不阿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顺美匡恶 《孝经 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贱敛贵出 唐 韩愈《曹成王碑》:“王始政于温,终政于襄,恒平物估,贼敛贵出。”
警心涤虑 《清史稿·明珠传》:“至于紧要员缺,特令会同推举,原期得人,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涤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