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为宝的成语故事


不贪为宝

拼音bù tān wéi bǎo

基本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左传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暂未找到成语不贪为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贪为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亡魂丧胆 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血气方壮 《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对症下药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言从计行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林下风气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肝胆相见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4回:“大丈夫肝胆相见,脑袋也可以奉送。”
甘心如荠 《诗经 邶风 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澡熨故俗
梦尸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