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格势禁的成语故事


形格势禁

拼音xíng gé shì jìn

基本解释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暂未找到成语形格势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形格势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树倒根摧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柳翠也,只怕你春归人老,树倒根摧。”
造次颠沛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弸中彪外 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摧锋陷坚 《新唐书 文苑传下 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
恬不为怪 东汉 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逗留不进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而祁连知虏在前,逗留不进。”
寒花晚节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骇浪惊涛 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轻身重义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挺身独出 《北齐书·綦连猛传》:“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