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鼓不息的成语故事


烽鼓不息

拼音fēng gǔ bù xī

基本解释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暂未找到成语烽鼓不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烽鼓不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沉吟未决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开眉展眼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够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
材剧志大 《荀子 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答问如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不识不知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损人利己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四海皆兄弟 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毋需置疑
桃色新闻
路逢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