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争年的成语故事


郑人争年

拼音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基本解释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暂未找到成语郑人争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郑人争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犬迹狐踪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
东拼西凑 清 曹雪芹《红楼梦》:“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富国强兵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魂亡胆落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
面如傅粉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恩深似海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感同身受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慢声细语 罗广斌《红岩》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两人时,就慢声细语地问他。”
粗犷浮滑
言不逾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