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的成语故事


卑躬屈膝

拼音bēi gōng qū xī

基本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暂未找到成语卑躬屈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卑躬屈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古不今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别出新意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九世之仇 《公羊传 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走乡随乡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是呀!应该走乡随乡才是。”
月下星前 明·无名氏《桃符记》第一折:“你可休眠思梦想,月下星前自主张。”
五谷丰稔 唐·韦嗣立《论刑法多滥疏》:“风雨以时,则五谷丰稔。”
水远山遥 宋·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
贪声逐色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始从怀妊至孾婴孩,长得身躯六尺才;弃德背恩行不孝,贪声逐色纵心怀。”
时乖运舛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