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 chù zhuó yǎn,xiǎo chù zhuó shǒu
基本解释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
出处李欣《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暂未找到成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蹶不振 | 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
能工巧匠 | 宋 李恪非《洛阳园记》:“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
日角偃月 | 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上》:“[梁后]选入掖庭,相工茅通见之,惊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未尝见之。’于是以为贵人。” |
感慨万端 | 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
乐不思蜀 |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玉圭金臬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圣谷篇语》:“国朝《岭南文钞》张南山《圣谷篇》语云:果中有核,肉中有骨,言中有物。三语括尽要旨,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 |
河出伏流 | 语出《淮南子·坠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
圣人之年 | |
短褐椎结 | |
沉思默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