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

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基本解释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暂未找到成语胸有成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胸有成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百二关河 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毁方投圆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毁方投圆,面从响应者,谓之‘绝伦之秀’。”
餐松饮涧 南朝 梁 沉约《善馆碑》:“达人独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
高自标树 《新唐书·王义方传》:“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
鹰嘴鹞目 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背盟败约 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寒耕热耘 《孔子家语 屈节解》:“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衰哉!”
富国裕民 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梅开二度
衅面吞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