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而不持的成语故事


危而不持

拼音wēi ér bù chí

基本解释持:扶助,支持。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出处战国·鲁·孔丘《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暂未找到成语危而不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危而不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摸头不着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
肌劈理解 清 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于胸中。”
贫贱之交不可忘 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知其不可为而为 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涂脂傅粉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某公穴窗纸窥之,则涂脂傅粉,钗钏衫裙,一一整饬。”
相继而至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涪诸军及大将军费袆自成都相继而至。”
吮疽舐痔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郎才女姿 明·张凤翼《红拂记·掷家图国》:“为郎才女姿,非是云邀雨期,这情踪傍人怎知?”
朦头转向
六合时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