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杀不可辱的成语故事


可杀不可辱

拼音kě shā bù kě rǔ

基本解释辱:侮辱。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严。

出处《孔子家语·儒行解》:“儒有可亲而不可却,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暂未找到成语可杀不可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可杀不可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胆小如鼠 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巴三揽四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染指垂涎 《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拿腔做势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借贼兵,赍盗粮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齐所以大破者,以期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赍盗粮者也。”
桑户蓬枢 明·梁辰鱼《浣纱记·遣求》:“假如原宪是个善士,桑户蓬枢,颜渊是一个好人,箪食瓢饮。”
胎死腹中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这支即将新生的部队又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胎死腹中了。”
拙口笨腮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
镂玉裁冰 宋·辛弃疾《西江月·和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