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基本解释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暂未找到成语揠苗助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揠苗助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女生外向 东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
岂有此理 《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左图右史 《新唐书 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
败国丧家 《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霄壤之别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别’。”
荆棘塞途 鲁迅《华盖集 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赶潮流
挥翰临池 晋·代卫恒《四体书势》谓东汉的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东讨西征 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双眼灼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