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基本解释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暂未找到成语庐山真面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庐山真面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蓬户瓮牖 |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
的的确确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 |
一则一,二则二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
不敢旁骛 |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 |
拔刀相济 |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
主观臆断 | |
如履春冰 | 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
醉吐车裀 | |
陵母知兴 | |
以附骥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