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惑不解的成语故事


大惑不解

拼音dà huò bù jiě

基本解释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暂未找到成语大惑不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大惑不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寸阴尺璧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五积六受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逍遥自得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知过必改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谨毛失貌 《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智穷才尽
恤近忽远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火尽薪传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寻瘢索绽 清·洪昇《长生殿·幸恩》:“娇憨使惯,寻瘢索绽,一谜儿自逞心胸。”
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