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的成语故事


先声夺人

拼音xiān shēng duó rén

基本解释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暂未找到成语先声夺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声夺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识文断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盘根错节 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一》:“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
驽马铅刀 《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
殊路同归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热情奔放
顺美匡恶 《孝经 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蝇头微利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同休共戚 《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出身加民
正正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