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的成语故事


当仁不让

拼音dāng rén bù ràng

基本解释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暂未找到成语当仁不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当仁不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破家荡业 《元典章·刑部·禁诱略》:“必须督责补买,及供给一切诸物。因而逼临,破家荡业,无可展免。”
贝锦萋菲 《诗经·小雅·巷伯》:“萋兮菲兮,成是贝锦。”
胸无城府 《宋史 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长恶不悛 《左传 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一薰一莸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左传》 僖公四年: 一薰一莸, 十年尚犹有臭。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二二糊糊
歌风亭长
相煎益急
面有愧色
沉洝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