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的成语故事


海市蜃楼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基本解释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暂未找到成语海市蜃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海市蜃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知所以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一事不知 《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疑三惑四
撧耳揉腮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难开。”
涂歌里抃 南朝·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涂歌里抃,载怀凫藻。”
无挂无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
描鸾刺凤 明·陆采《明珠记·由房》:“作赋吟诗,人人尽说蔡文姬的再生;描鸾刺凤,个个皆称薛夜来的神针。”
餬口四方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鹰犬之用
下车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