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的成语故事

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
基本解释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暂未找到成语乱臣贼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乱臣贼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叠床架屋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卷甲韬戈 |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
误付洪乔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郎。” |
蜗舍荆扉 | |
全神倾注 | 叶圣陶《遗腹子》:“他全神倾注的只在哇的一声之后那最关紧要的一个报告。” |
继踵接武 | 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
朱衣点额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8卷:“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 |
盈不可久 | |
钻木得火 | |
言讷词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