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的成语故事


一问三不知

拼音yī wèn sān bù zhī

基本解释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暂未找到成语一问三不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问三不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彰善瘅恶 《尚书 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快意当前 《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一沐三握发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囚首丧面 宋·苏洵《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进贤达能 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为国捐躯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情投谊合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重起炉灶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澡垢索疵 《新唐书·崔元综传》:“每受制鞫狱,必澡垢索疵,不入死不止,人畏鄙之。”
决胜庙堂 明·无名氏《投笔肤谈》:“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