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基本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暂未找到成语南辕北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南辕北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胆大包天 唐 刘叉《自问》:“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大大小小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小人只认的大郎一个养家经纪人,且是在街上做些买卖,大大小小,不曾恶了一个人。”
缠绵床第 梁启超《新民说》第17节:“弱冠而后,则又缠绵床第,以耗其精力。”
马仰人翻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到底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
十夫楺椎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名德重望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一而光
衔石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面色如生
虎体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