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的成语故事


取长补短

拼音qǔ cháng bǔ duǎn

基本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暂未找到成语取长补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取长补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学而不厌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凄风苦雨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颠倒是非 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虎踞龙盘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金马碧鸡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满目荆榛 《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为虎添翼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枭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为虎添翼乎?”
用贤任能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陛下益养民爱力,用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天下悦服,边备日充。”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膏梁子弟 唐 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缙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