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


路不拾遗

拼音lù bù shí yí

基本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暂未找到成语路不拾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路不拾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悲欢离合 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呕心沥血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一块石头落地
如出一口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下》:“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
不知甘苦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花魔酒病 元·曾瑞《哨遍·思乡》:“花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
有名有利
哺糟歠醨 语出《楚辞 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絶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