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的成语故事


人浮于事

拼音rén fú yú shì

基本解释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暂未找到成语人浮于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人浮于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众好众恶 《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清身洁己 《南史·可尚之传》:“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
零落山丘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跌宕遒丽 《清史稿·梅植之传》:“谓其跌宕遒丽,锻炼旧榻,血脉精气,奔之腕下,熙载未之敢先。”
海约山盟 宋·欧阳修《解仙佩》:“问海约山盟何时,镇教人,目断魂飞。”
敢勇当先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国雄才大略,和鏄诸敢勇当先,岂有今日。”
越次躐等 宋·苏轼《御试制科第一道》:“今陛下所震怒而赐谴者何人也?……越次躐等召而问讯之者何人也?”
上党之国
攀葛附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