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怒而不敢言的成语故事


敢怒而不敢言

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基本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暂未找到成语敢怒而不敢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敢怒而不敢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泼油救火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救火也。”
殊涂同归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撼树蚍蜉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沾沾自好 明·袁宗道《读〈孟子〉》:“好善与强知虑多闻识正相违,强知多闻必沾沾自好。”
呼牛作马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盲风暴雨 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凿骨捣髓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
神清气茂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荐士表》:“窃见秘书丞琅玡臣王暕,年二十一,字思晦,七叶重光,海内冠冕。神清气茂,允迪中和。”
珠辉玉映
便僻侧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