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杀不可辱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基本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处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暂未找到成语士可杀不可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士可杀不可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雅俗共赏 |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随俗雅化 | |
无与伦比 | 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
相知恨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
饱谙世故 | 宋 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
丧门星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犯着这位丧门星,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了,我先去碰碰看罢!” |
察今知古 | |
出于无奈 | 《隋史遗文》四回:“本待砍你狗头,怜你也是贫民,出于无奈,饶你去罢!” |
削衣贬食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时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
村箫社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