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戒不悛的成语故事


屡戒不悛

拼音lǚ jiè bù quān

基本解释为恶不悛wéi’è-bùquān坚持为非作歹,不思改过自新。


暂未找到成语屡戒不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屡戒不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拒人于千里之外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指天射鱼 汉·刘向《说苑·尊贤》:“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怦然心动 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择木而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自同寒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锦囊佳句 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同生死共患难 方志敏《狱中纪实》:“将狱中情形描写出来,使全国红军和革命的工农群众,知道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正在国民党监狱内,挨日子。”
源清流洁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因其固然
梦寐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