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近取远的成语故事


舍近取远

拼音shě jìn qǔ yuǎn

基本解释语本《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意谓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而无把握的。


暂未找到成语舍近取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舍近取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无与伦比 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卖妻鬻子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五回:“男女等也是良家儿女,只因命运淹蹇,又值恶薄时年,卖妻鬻子,家业凋零,出于无奈,只得做这偷摸的勾当。”
清净寂灭 唐·韩愈《原道》:“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溺爱不明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朱熹注:“溺爱者不明”
无功而返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攸县、安仁均须越过茶陵,派人去过,无功而返。”
绿肥红瘦 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国无二君 《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以锥餐壶 《荀子 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实蕃有徒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俭薄不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