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打草惊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基本解释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暂未找到成语打草惊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打草惊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金印紫绶 东汉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城下之盟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壶天日月 金 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富贵利达 《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新故代谢 汉·蔡邕《兰赋》:“新故代谢,四时次也。”
舍近即远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五尺之孤
嗐声叹气
烧角文书
忙中有序